10月25日晚7点45分,吉林延边州珲春市的黄昏刚浸上暖黄,不少居民正踩着饭点的节奏——楼下便利店的老板在理货,巷口的阿姨端着刚煮好的玉米往家走,高二学生小郑刚翻开数学卷子,突然一阵细微的“晃动感”,让空气里多了点不确定。
中国地震台网的消息来得很快:珲春市(北纬43.08度,东经131.10度)发生5.5级地震,震源深度560千米。这个数字让很多人放下了悬着的心——常看科普的人都明白,震源越深,能量穿过岩层时消散得越多,地面的震动自然越轻。
“我当时在切苹果,刀突然滑了一下,我还骂自己‘手笨’。”住在光明社区的张阿姨说,直到刷到邻居发的朋友圈“刚才是不是地震了?我家鱼缸里的鱼都没跳”,才反应过来刚才的晃动不是“病犯了”。同样“后知后觉”的还有快递员小姜:“我在楼下取件,突然感觉电动车晃了两下,还以为是风吹的,结果客户下来递快递时说‘刚才地震了你知道不?’,我才猛地拍了下脑袋。”
在#吉林延边地震#的微博话题里,网友的分享里没有恐慌,反而带着点“小庆幸”的调侃:“长这么大第一次经历地震,居然是‘挠痒痒版’”“我家猫倒是先跳起来了,我还以为它要抢我的零食”“长春的朋友给我发消息:‘我在刷剧,完全没感觉,你这地震也太‘低调’了’”。甚至有网友翻出了地理笔记:“深源地震一般发生在板块俯冲带,珲春刚好在太平洋板块和欧亚板块的交界处,这种地震破坏力小,就是‘打个招呼’。”
当地应急管理部门很快回应:目前没有接到人员伤亡或财产损失的报告,已启动24小时监测机制。这场“温柔”的地震,倒成了一次“接地气”的科普——小区群里有人发了“深源地震小知识”,妈妈们在讨论“要不要给孩子买个应急包”,连平时不爱看新闻的爷爷都凑过来问:“震源560公里,是不是比长白山还深?”
晚上8点半,珲春的街头又恢复了往常的烟火气:烧烤摊的羊肉串滋滋冒油,广场舞的音乐响起来,小郑的数学卷子上,刚写的“地震”两个字被画成了小太阳。有人在朋友圈里写道:“以为是头晕,结果是地震;以为会害怕,结果是安心——原来最踏实的,是知道‘自然的提醒’也可以很温柔。”
截至发稿,珲春的路灯已经亮起来,风里飘着炒年糕的甜香。这场“没掀起波澜”的地震,就像秋天里的一阵风,吹过就散了,却让很多人记住了:原来了解自然,就是学会和它“轻轻打个招呼”。